清城区现有4个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源潭镇垃圾中转站由镇政府自行运营管理,龙塘镇、石角镇和飞来峡镇均全环节委托第三方外包公司运营管理,压缩转运模式为:垃圾桶装收集→运输车清运→中转站压缩→大型运输车运输→焚烧厂处理。清城区城管局结合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建设要求,指导督促乡镇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确保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持续高效运转,有效解决六大难题。
推进垃圾压缩中转站升级改造,解决“转运能力不足”难题。区城管局指导龙塘镇、石角镇及飞来峡镇升级改造垃圾压缩中转站:龙塘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由原来2厢站升级为4厢站,并新购置4辆垃圾运输车(整车)及2个同款箱体;石角镇投资2199.52万元于石龙大道新建转运量为140吨/天的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3个压缩厢位,配套5个车厢,采购垃圾转运车4辆;源潭镇新购置一个压缩车厢。四镇日均约340吨,均由各镇收运至天堂山垃圾焚烧厂作无害化处理;清城区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能力为490吨/天,其中源潭镇120吨/天,石角镇140吨/天,龙塘镇150吨/天,飞来峡镇80吨/天,满足镇村生活垃圾转运需求。
构建“1+3”监管机制,解决“长效管护”难题。一是建立垃圾压缩转运“一张清单”。完善中转站检查目录,采取“一站一清单”,加强对垃圾堆积、垃圾二次落地、污水外溢和臭味大等问题的排查工作,保证中转站内垃圾转运及时,站内环境干净整洁。二是建立常态监管“三级联动”。建立中转站垃圾转运情况检查常态化“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各级单位组织自查、巡查、督核,环卫作业单位(含服务外包单位)日常自查、属地镇政府月检查、区城管局不定期督查并形成督查通报发各镇街,发现相关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及时整改、及时处理”。
加强队伍建设,解决“谁来管护”难题。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离不开专业且强大的人员队伍。清城区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管护队伍、优化创建管理模式,以进一步落实镇级垃圾中转站长效管护工作。龙塘镇、石角镇、飞来峡镇统筹镇级垃圾中转站管护工作发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以第三方公司服务质量考评结果支付服务费用。
精准施策,解决“怎么管护”难题。一是加强监督管理。龙塘镇、石角镇和飞来峡镇的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均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行管理,镇人民政府须强化对垃圾转运站第三方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压实第三方管理公司责任进行整改,对存在转运不及时、站内大量垃圾积压和站内环境卫生差等运营管理不善的情况,督促三方管理公司切实加强镇级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同时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全面检视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更加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保障工作成效。二是完善压缩工序。各镇尤其是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较大的龙塘镇和石角镇,要及时检视以确保中转站内每个压缩设备的正常运作;配备足够垃圾压缩车厢,保证运往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得到及时压缩;加强站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及时安装或更换除臭设备;强化管理,避免将生活垃圾二次落地,提高场内环境卫生水平。
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解决“安全生产”难题。区城管局组织各镇街开展环卫领域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要求各镇街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查密防各类安全隐患,切实把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到一线,落到末梢。同时区城管局组织建有生活垃圾中转站的相关镇街在中转站开展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及安全消防演练,尤其是春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临前,必须进行消防演练,增强环卫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火灾应变处理能力,对站内已过期的消防设施设备应及时更换,确保站内垃圾压缩中转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各类资金的申请和征收工作,缓解中转站“资金不足”问题。区城管局积极协助各镇申请专项债、涉农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增加垃圾中转站的管护经费,缓解中转站“资金不足”问题;同时积极指导各镇街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的征收工作,增加环卫经费收入,补贴中转站日常运作支出。
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年4月30日